變頻串聯(lián)諧振裝置在生產(chǎn)實際應用中,常會碰到試驗回路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低、諧振頻率低、試驗回路電流大等問題,應引起廣大試驗人員的注意,并應采取相應的措施,保證交流耐壓試驗的順利進行。
1.試驗回路的品質(zhì)因數(shù)
試驗回路的Q值主要是由電抗器的特性決定的。在實際工作中發(fā)現(xiàn),10k V變頻諧振試驗裝置在實際使用中的Q值往往比廠家提供的Q值大。而35k 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頻諧振試驗裝置在實際使用中的Q值往往會比廠家提供的Q值小,天氣惡劣時會小很多,隨著試驗時間的增加Q值呈下降趨勢。從而導致按照廠家提供的Q值選擇的電源容量達不到現(xiàn)場試驗的要求,嚴重的是電壓達不到試驗所要求的耐壓值。通過分析,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在參數(shù)計算中,試品的電容量、回路的電感量都是定值,但其中的Q值由于現(xiàn)場的干擾、接線布置、天氣影響、電抗器特性、擺放位置等各種不定因素的不同而發(fā)生改變。
10k V電纜系統(tǒng)試驗多在開關(guān)柜、環(huán)網(wǎng)箱處進行,高壓引線不長,引線對Q值的影響大大降低;由于開關(guān)柜的間隔緊湊,空間小,使用高質(zhì)量的粗絕緣線,因此損耗下降,Q值比廠家提供的數(shù)值要高。對于35k 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變頻諧振試驗裝置在實際使用中的Q值往往會廠家提供的Q值小的情況,分析如下:
1)高壓引線的影響
單項電氣設備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時,由于試品電容量小,高壓引線對試驗的影響不大。戶外配電裝置整體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時,設備的安裝高度隨電壓等級增加,電壓等級越高,高壓引線越長。一般高壓引線較長,電暈損耗增強,回路中等效電阻增大。它形成的雜散電容并聯(lián)在被測電容上,回路諧振頻率下降,使得Q值下降;同時周圍電磁場的干擾也增大,使得Q值下降。因此,在進行高電壓等級電氣設備交流耐壓試驗時,盡量采用波紋管高壓引線。
2)天氣的影響
①濕度高的情況下,引線電暈損耗大大增加,同時周圍電磁場的干擾也增大,使得Q值下降。
②溫度高的情況下,回路等效電阻大大增加,使得 Q 值下降。
3)試驗時間的影響
隨著試驗時間的延長,設備受熱,等效電阻增大,Q 值也呈下降趨勢。在大暑天這種現(xiàn)象十分顯著。往往設備需要休息 30 分鐘才能繼續(xù)使用。
4)電抗器的影響
電抗器一般要求是無損耗電抗器,若是工藝不佳,往往損耗較大。另外,電抗器放置在鐵板等金屬部件上時,形成了渦流損耗,等效電阻增大。
5)高電壓試驗頻率不選佳諧振點對 Q 值的影響
在應用中,發(fā)現(xiàn)當電壓升到接近試驗電壓時,電壓上升速度太快并伴有較大的電壓波動,甚至能導致電壓保護動作,使試驗必須重新開始,這對設備安全是不利的。但如果電壓保護值設定過大,就不能很好的起到保護被試設備免受過電壓的作用。因此,一般在2%試驗電壓下調(diào)到佳諧振頻率,之后在不超過40%試驗電壓情況下再調(diào)整一下頻率,且稍稍偏小一點,避免出現(xiàn)上述現(xiàn)象。
綜上所述,在進行交流耐壓試驗時除了依靠電抗器良好的性能外,還要采取各種好的均壓措施和合理的選擇導線、合理的布置試驗現(xiàn)場、合理安排時間等盡量提高Q值,并且采取散熱等措施減少設備受熱對Q值的影響。另外,在廠家提供的Q值的基礎上配合現(xiàn)場接線布置情況適當修正,放大裕度(如高壓引線較長就適當下降Q值),所計算下的電源容量就可以滿足試驗所需的要求。
2.試驗回路諧振頻率
在進行電容量比較小的電氣設備的交流耐壓試驗時,如 110k V 變壓器的中性點交流耐壓試驗,要求的頻率為 45-65Hz。如采用單臺電抗器的組合進行交流耐壓試驗,往往頻率達不到試驗的要求或者不能發(fā)生諧振。因此可以并聯(lián)外接耦合電容器,增大試驗回路電容,降低頻率,從而使諧振頻率達到試驗的要求。 而在進行雙母線雙分段接線的 GIS 母線電壓互感器的交流耐壓試驗時,要求的頻率要大于 100Hz。由于母線很長,電容量大,有時諧振頻率達不到試驗要求。因此可以采取電抗器的不同組合方式,降低試驗回路的電抗,增大頻率,從而使諧振頻率達到試驗的要求。
3.試驗回路電流大
在進行電容量很大的電氣設備的交流耐壓試驗時,如高電壓、長距離的交聯(lián)聚乙烯電纜,試驗回路的電流很大,超過電抗器的額定電流。而且由于試驗的時間很長,電抗器發(fā)熱非常嚴重。為了滿足試驗的要求,可以將三臺電抗器并聯(lián)使用。這樣,一方面可以滿足試驗的要求,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每臺電抗器的試驗電流,不會造成電抗器發(fā)熱嚴重。
4.小結(jié)
變頻串聯(lián)諧振裝置在交流耐壓試驗應用中經(jīng)常碰到品質(zhì)因數(shù)低、諧振頻率太高或太低、試驗回路電流大等問題。分析了產(chǎn)生問題的原因,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。